倒计时

行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凭利好政策凭新兴模式 这一万亿级风口已蠢蠢欲动

从2006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普查,到2016年“土十条”出台再到2019年《土壤污染法》正式实施,中国土壤污染修复立法之路整整走了13年。
 
  2018年,作为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,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为土壤环境治理领域提供了顶层设计方案,“净土保卫战”从此有法可依。该法首次在立法的高度上对土壤污染的预防、风险评估、风险管控、修复、评估、后期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。但更为值得注意的是,土壤污染防治法更倾向于系统性修复工程,侧重点在“修复”,而不是“处罚”。
 
  也是在这13年里,土壤修复成为继非电领域、黑臭水体治理之后的又一个充满蓬勃张力的重要细分板块。尤其是随着“土十条”的深入实施与推进,土壤修复市场将由缓慢释放走向快速拉升。2007年至今,我国仅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资金就增长了8倍,项目数量增长36倍,国家累计投入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达219亿元。另据不完全统计,“十三五”以来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0亿元。
 
  污染者付费模式是一个新型的盈利模式,这将成为一个从无到有的市场。与废气治理、水生态系统修复等成熟产业链相较,土壤修复仍处于一个“方兴未艾”的成长阶段。从污染源的角度分类,土壤修复重点包括工业污染场地恢复、矿区治理及其所相关的水污染治理以及农田污染治理三方面工作。2018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100多亿,其中工业类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仍占主要部分,合同额约70亿。
 
  市场主体的不断涌入,将原有格局逐渐打破。从产业转换趋势来看,土壤修复也正由单个地块的污染治理向区域整体环境管理转变,由原来的粗犷式的治理到精细化的治理,由异位的治理到原位的治理方式。同时,资金规模愈来愈集中于大项目,根据统计亿元以上大项目约占一半市场规模。这就需要从环境调查、风险管控、治理与修复等环节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正在加速实现市场化应用,相关的环保市场空间巨大。
 
 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的关注度愈发提升,将促使污染场地修复项目、地下水修复项目持续增长。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报告认为,包括场地修复、耕地修复、矿山修复等在内,土壤修复潜在总市场空间合计将超过5.2万亿。保守估计,2019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在1571.5亿元左右。而从发展模式层面看,土壤修复行业将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工程承包为主,向环境管家、棕地开发和PPP等多元模式发力,环境大建设格局正在形成。
 

  近两年来,从事我国土壤修复公司的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,2017年我国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增至2800家。历经5-10年发展后,身处土壤修复市场中的选手渐次找到了自己的席位:中小企业凭借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保持活力;有雄厚资金实力、规模优势、政府资源等优势的跨界者和央企同样不容小觑;中坚力量自是牢牢占据行业高地。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、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,行业壁垒将明显提升,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。

来源: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




版权所有:中原环保展组委会

豫ICP备17020461号-3


马上预约登记